“防腐剂”于生长激素有何益处?保障用药安全的“小卫士”
孩子的身高低于同种族、同年龄、同性别儿童的第3百分位,就属于矮小的范围。此外,在身高增长平缓期,如果孩子生长速率过慢,也要考虑是否出现生长速度的异常。导致孩子身材矮小的因素有很多,有些矮小是疾病引起的,比如生长激素缺乏症、特纳综合征、小于胎龄儿、小胖威利综合征等。孩子在经过医生严格评估以后,在适应的范围内可以通过使用生长激素进行治疗,从而改善身高。
目前,生长激素水剂的使用人群相对更多,由于生长激素本身特性及使用情景的限制,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,水剂中都合规添加了微量的抑菌剂,且抑菌剂的添加量处于安全范围内,对人体没有伤害,具体如下。
首先来看生长激素的特性。它是一种蛋白类药物,而蛋白质是细菌滋生的温床。药物开封后若保存不当或使用不当,极易受到细菌的污染。有研究显示,不含抑菌剂的注射液,开封5小时后,细菌检测阳性率达28%,6小时后可达到40%,7小时后可达到62%。规定范围内适量抑菌剂的添加,可以有效减缓细菌滋生的速度,降低药物储存与操作时的细菌污染。
其次来看用药情景。生长激素是一种处方药,剂量的使用与调整是根据身高、体重、年龄等各项指标量定的,这意味着,不同人不用阶段,所使用的剂量都是存在差异的。面对单次用药剂量的多元性,包装规格有限的生长激素开封后常出现药液剩余的情况。无论是出于经济角度的考量还是安全角度的考量,添加了抑菌剂的生长激素可多次使用,既不浪费也不会给孩子带来潜在的染菌风险。
了解了抑菌剂添加的必要性,接着来看抑菌剂本身的安全性。生长激素中常添加的抑菌成分为苯酚,苯酚作为抑菌剂的临床应用已经超过50年,经过50年的实践和考验,苯酚被认为是安全、有效的抑菌剂,完全符合国际上对抑菌剂的严格要求。欧洲化学品管理局发布的苯酚风险评估报告总结了苯酚生物蓄积性Kobayashi et al. (1975) Veith et al. (1979),Call et al. (1980),Butte et al. (1985) Freitag et al. (1985)等人的研究显示,苯酚的生物蓄积性极低。专业机构提供专业数据,苯酚作为抑菌剂添加至生长激素中,合乎规定与安全。
用药安全不可小觑,染菌药液的潜在风险也不可轻视。染菌药液进入人体,轻则可能导致局部感染,重则可能导致死亡率极高的败血症。此外,生长激素添加抑菌剂也是各国药典的明文规定,足以见得国家对儿童健康的重视。